设计案例:黄山·静园

类别:别墅空间
面积:1800㎡
造价:600万
风格:中式
第八届
350
39

设计理念

业主是一位当代著名国画大师,建筑位于松林坡地之中。当确定以“静”为主题时,立时想到了王维名句“行到水穷处,坐看云起时”的意境。原建筑门外有一条长长的陡坡,于是想如果有一眼山泉从这里流出,在陡坡处做一水瀑面对着建筑。这不正是“见山”“听泉”“观瀑”吗!在这个建筑之外庭院之内,打造一处现代的“辋川别业”

平立剖面图

二层平面图
三层平面示意图
影壁连廊平面图
建筑庭院场地关系图
建筑庭院场地关系图
二层入口玄关立面图
二层客厅立面图
二层客厅圆窗立面图
院门木质结构图
连廊影壁立面剖面图
书房唐窗立面剖面图
书房唐创剖面
一层客厅壁炉结构剖面图

实景图

庭院大门,取意唐风,用百年老料制作而成,古朴厚重,与徽派的青瓦白墙相得益彰。
庭院前景,唐式风格廊道和徽派建筑呼应,柴门虚掩,松林中隐现一间茶室。
松林之中一间茶室,几棵老松,以及由日本造园师所做的石庭,自然融入、好似天成,名曰“见山”,是一处寄放心灵与山水之乐的静室。
柴门、茶室和松林中日本造园师所做茶庭。
原建筑入口,改造后作为一处端景,走过庭院影壁便看到错落的拴马桩与竹篱相应,体现主人对北方的情结。
唐式风格的连廊架于坡地之上,原建筑外墙之上开圆窗,栽青竹,室内外相互借景,另一侧清泉一眼,在绿荫石间流过,名曰听泉。
廊道,唐式风格木制廊道,左侧是潺潺流水声,右侧是客厅的圆窗,内外呼应。
廊道,唐式风格木制廊道,与廊道外的修竹与青枫体现寄情自然的情怀。
水流之下,石桥之边,木廊之内有一茶室,名曰“观瀑”,建筑的扶手护栏,木质连廊皆取唐风,与徽派搭配,自有一番情趣。
沿着连廊,见一露台,方至建筑入口,一根老建筑构建“徽派冬瓜梁”,青砖背衬,设计师用隐喻的方式向传统与徽派老匠人致敬。
由建筑入口便进入层叠式建筑二层的客厅,客厅与餐厅之间有一步台阶,寻得自然龟石铺就,更有唐式柱头的围栏做以区域的划分。
二层客厅,棉麻沙发与木本色的家具,一切都朴素自然,同时为了最大限度欣赏户外景观,在廊道与客厅之间开了圆窗,落地窗更是将阳光引入室内。
二层书房(画室),缘室外一棵老松树故开竖窗让松枝映入画室,宛若画卷,室内装饰取意唐风,简洁自然。
二层书房(画室),老榆木画案,桐木格唐窗、吊顶,将北方特有的两种木材与徽州温婉的环境相融。
二层书房(画室),画案正对的是唐式石制围栏做成的露台,以及远处自然生成的松树林。
拾阶而下,映入眼帘的是一处天井,深灰色片岩砌成的墙面,几杆修长的高竹,流水竹滴,敦厚的石灯,形成一个小巧雅致的内庭。
一层茶室、会客厅,皖南的冬天潮湿阴冷,依山势而建的层叠式建筑一层的客厅,用乱石片砌成的真火壁炉,在冬季来临时,可围炉而坐,让人从眼中到心里都除却了寒意。
一层客厅,身处室内却宛若室外,处处借景,水泥地面与木质本色的家具、棉麻织品的搭配,营造出自然生态的氛围。
一层会客厅外的枯山水石庭由日本造园师打造,几棵松树与石景掩映其中。
一层客厅外庭院,夜幕降临,这处由日本造园师打造的枯山水石庭更显幽静。
一层客厅外庭院,冬日的阳光洒进庭院,几声鸟鸣,分外清幽。
一层茶室,名曰“观瀑”,虽在建筑之内,却取传统“亭”之意境,空间通透而开放。
一层茶室,茶桌正对的罗汉松与青枫,以及芭蕉树,在水池的石板桥边错落有致,依石而立。
一层茶室,两面落地窗景尽收眼底的茶室空间,从每个角度都尽可能的让绿色与阳光流进来。
一层茶室之外,原为坡地,设计中架廊取水,聚水生瀑。
一层茶室外流瀑之境的庭院,沿廊道层叠而下,与茶室相应。
三层主卧,设计以榻榻米为地材,而家具为正常尺度,考虑到主人年事已高,这样的设计让人感到柔软舒适,使人安静放松。
三层主卧,以榻榻米做地材,脚感舒适,顶部的花格窗兼做照明,阳台外的徽派建筑墙体同样开了半圆墙洞,以观外景。
三层次卧,此间卧室,取自乡村风格的元素,从地板到家具、软饰都是棉麻与木本色。

效果图

庭院手绘平面图
二层客厅
二层书房(画室)
一层茶室
三层卧室

相似设计案例推荐

别墅空间 | 860㎡ | 560万 | 新中式

第九届设计案例:一山一水,一砖一瓦,一宅一芳华

别墅空间 | 225㎡ | 180万 | 日式,民宿

第十届设计案例:当代自然—云浮半山

别墅空间 | 480㎡ | 700万 | 现代,自然

第十一届设计案例:逐光而居&五喵之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