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计案例:净明书院
第十届
353
95
设计理念
“何谓净?不染物;何谓明?不触物。”
“净明”二字,取自道家净明之道,净明者,无幽不烛,纤尘不染。
道家文化,以“道”为核心。大道至简,去甚、去奢、去泰,道法自然。
“道”,指万事万物的运行规律,亦可指事物变化运动的场所,主张虚、静、空的境界。漫游式的行为体验,顺应自然、并成为自然的一部分,是该空间设计的精神内核。
平立剖面图
平面布局图
办公室立面
茶室立面
更衣室立面
画室立面
顶面布置图
实景图
“何谓净?不染物;何谓明?不触物。”“净明”二字,取自道家净明之道,净明者,无幽不烛,纤尘不染。
「 入口 」
《净明书院》选址于西安曲江旺座。非远离凡襟之所,反而周边品牌总部云集、商业氛围浓厚。它,则占据了一整层办公空间的西部和北边——一个诺大的L型,共计500余平。
设计的精神文化内核:道家文化,以“道”为核心。大道至简,去甚、去奢、去泰,道法自然。“道”,指万事万物的运行规律,亦可指事物变化运动的场所,主张虚、静、空的境界。漫游式的行为体验,顺应自然、并成为自然的一部分,是该空间设计的精神内核。
功能诉求:一个以道家文化为主题的交流场所。同时,又可开展国学、太极、针灸、辟谷、中医、书画、茶艺、香道、古琴等等传统文化活动。需拥有茶室、餐厅、经房、20——100人的宣讲课堂、外地同修的住宿场所,以及老师的办公及休息场所。
方方正正的原始空间,目之所及,一马平川,因而少了“曲径通幽”的趣味性。且原始空间是精装修空间。地面铺贴完成、卫生间位置固定,水电施工难度大,加上阳台不能封闭等等问题,整体空间利用率较低。以玄关,实现人流动线的划分。北半边为接待区,可储存衣物、喝茶、休息等等。西半边,则主要作为国学课堂使用。
「 景观 」
入门见松于间,松下山石青藓。侧有小径延伸,亭阁悬于空,微光映于石白水纹隙。
以玄关实现人流动线的划分。北半边为接待区,可储存衣物、喝茶、休息等等。西半边,则主要作为国学课堂使用。
采用了“叠加”的设计手法,不动原有地面铺装、不动玻璃幕墙的情况下。在原有地面上叠加地台,丰富空间层次的同时,解决水电路铺设的问题。在原有玻璃幕墙上叠加木格栅,调节室外光线,解决了整个国学课堂夏季的西晒问题。
在空间的设计语言上,始终贯穿“净明”二字。以“现代东方”韵味对道家场景作以隐晦表现,白色的洁净如纸张做衬,木质的温润如时间的笔触,因洁净无垢,而历久弥新。超长的餐桌,旁设开放式厨房,可供15人同饮同食。
「 榻榻米房 」
这里是茶室、也是洽谈室,也可以是男同修们的“通铺”卧室。茶室的角落设有柜子,睡眠的铺盖收于其中。方便晚上拿出来使用。
隔断门,让这里既可以是大通铺,也可以被分成两个单间。
「 国学课堂 」
净明道认为:修炼首先要达到内心一尘不染、不触之思想境界。
不任自然,奔忙于仁义之间,则本性羁伴。功名存于心,创焦虑之情生;利欲留于心,创烦恼之情增。净明之境,少思寡欲,几近于道。
三道折叠门,关上与打开,可将空间分别变为容纳20人、60人、100人的场所,满足不同形式的授课需求。
一期一会,和敬清寂。审慎,恭敬,珍惜。
方寸之地,见素抱朴,和光同尘。见微,见著;见幻,见化;见晦朔,见春秋......
长谷川等伯的六曲一双、共计12幅《松林图》屏风画复刻版,从伊始到结束,散挂于空间中。飘逸豪迈,寂静无声。浓淡相宜的墨色,引带无限延伸之感,还有藏于浓雾之后的广阔、深邃......
对于暗含的松林意志,设计师:“明月松间,清泉石上。人站松前是自然与心性的对话,是此岸与彼岸的交流,是我们在表达传统与现代的似与不似之间。文人空间不可少地结合对山水形色与世俗生活的追求,我们围绕文人雅集的生活方式展开,一边对话,一边重新书写当代精神的新故事。”
分享
相似设计案例推荐

公共文化空间 | 4000㎡ | 400万 | 中式,现代
第十届设计案例:天竺黄花梨艺术馆

公共文化空间 | 3200㎡ | 550万 | 中式
第八届设计案例:上海九州书院

公共文化空间 | 1200㎡ | 800万 | 欧式,美式,新古典,中式,现代,地中海,东南亚,日式
第八届设计案例:成都崇州道明 竹里
郝瀛
西安丨3套作品
预约咨询
TA的更多设计案例
商铺 | 300㎡ | 130万 | 泰式
第七届设计案例:西安曲江兰纳SPA
173㎡ | 35万 | 新中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