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计案例:熙苑书院
第十二届
331
0
设计理念
建筑与自然共生,自然、人、空间三者之间的融合,享受自然之美的同时关爱自然,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,生活设计,自然共生!“本山取土、就地取材、因材致用,将人文记忆融入当代生活”的设计原则对居于其内的人来说,却转化为情感连接。灌注其中的人与物件、自然的情感关系,是对传统精神的回应,也是对当下生活的反思,更是源自生活本身的诗意。
平立剖面图
一层平面布置图
负一层平面布置图
负二层平面布置图
立面关系图
剖面关系图
实景图
穿过树丛与竹林,熙苑书院的故事,由此开始。这是城与山的地理划分,大自然为万物,钉上了自由的旗号。
隐秘,遮蔽,交织,静雅。这是自然赋予的现场,也是山野给予的疗愈。林静云动,草木缤纷,点点滴滴,在时间的微光里汇聚成河。在山风与鸟鸣之处,这是茶的万千世界,更是人的往往返返。
在山下,所有人都为世俗所奔忙。在上山,所有人都被旷野所治愈,这是山的哲学,也是山的特权。熙苑书院生长在贵阳森林公园山顶。夏时,这里千蝉齐鸣。秋时,这里寂静如夜。它是静谧的山中茶事,也是快意的林下沙龙。
熙苑是木质结构的隐喻,那种曲径通幽与豁然开朗,让茶事回到了山林当中。从城郊山顶到茶事之地,熙苑追索时间与美学的脚步,迎来新的命运图景。
树,是时间写在大地上的诗行。很多时候,我们沉迷于自然,却很少考虑如何与它共生。在熙苑书院里,我们聊天,思忖,顿悟,那是穹顶之下的自在。
树,是时间写在大地上的诗行。很多时候,我们沉迷于自然,却很少考虑如何与它共生。在熙苑书院里,我们聊天,思忖,顿悟,那是穹顶之下的自在。
泡一杯清茶,让光影在树丛中穿梭。读一本闲书,让字句在土地之上蛰伏。熙苑书院以茶为起点,又让茶在餐叙、讲座、演出、沙龙中得以延续。这是承载诸多功能人文空间,这是城池之外的世外桃源,也是很多人短暂的避世之地。
熙苑是木质结构的隐喻,那种曲径通幽与豁然开朗,让茶事回到了山林当中。从城郊山顶到茶事之地,熙苑追索时间与美学的脚步,迎来新的命运图景。
新中式与古物件,在野趣的点缀下,与周遭以静态映衬活态,它展示了山顶另一个世界,展示了那些看得见与看不见的细节。
在东方哲学里,先贤们俯仰群山,那是落地生根之处,它是复杂的征服与阻隔。山是万物有灵的地方,熙苑书院以自身的光亮,在星辉斑斓之下,无憾地在那里闪耀着自身的丰富。
日光之下,熙苑隐匿在松林里,人的身影也就衬在枯藤老树昏鸦的幽深画作当中。暗夜之上,整个熙苑又宛如寂静里的那缕生机,它是人与自然连接的秘境。大厅里的海百合化石、小客房里的画家画作,以及门把手上不易察觉的击鼓纳福雕刻,都是熙苑的性格,它们散落在每个不经意的地方,也在一年四季当中,呈现出不同的景象。这些形态之美,赋予了熙苑更多的自然与人文。
一窗一景,奇石的瘦透漏,摆件的小巧精,一直从茶室延展到客房,再到多功能厅。且慢、可留、问野、松间、喜幽,那些意境高远的命名,覆盖了人声、水声与草木声。
山顶是流动的,我们无法辨认风从何处来,但我们清楚自己为何而来,这是现实与想象的山顶,也是每个人登临的意义。
当你踏上熙苑的那刻起才发现,这里留存的绝不止是器物、茶饮和人文,它深刻地书写了自我生长,以及与自然共存共生。熙苑书院是山中茶事的另一种形态,又是茶的文化根由乃至精神风貌。很多细节,不得不被它的古朴与自然所触动。
茶归山林,人归自然,或许只有这样,饮茶之人才有心境,回到自然的真味当中。
效果图
分享
相似设计案例推荐
休闲娱乐 | 260㎡ | 150万 | 新中式
第十二届设计案例:清卢軒 / 私人会所 以形达意
休闲娱乐 | 350㎡ | 105万 | 中式,新中式
第十一届设计案例:光 · 悟
休闲娱乐 | 324㎡ | 80万 | 新中式
第十二届设计案例:当代空间的山水园林
李雄明
贵阳丨3套作品
预约咨询
TA的更多设计案例
别墅空间 | 2048㎡ | 6800万 | 新中式,轻奢,混搭
第十二届设计案例:隐奢别墅 ---生活与艺术的交响
别墅空间 | 2800㎡ | 10000万 | 混搭,法奢,中奢,混搭